欢迎访问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美好生活——彬州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走笔

时间: 2024-11-27 18:30:00
来源: 咸阳日报
作者:
【字体: 打印

特色产业带农致富,乡村和美宜居宜业,人才汇聚活力迸发。记者日前在彬州市多地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彬州市不断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彬州市乡村正在巨变中迈向振兴。

特色产业让农民增收有渠道

“由于采用‘高架式’种植新模式,如今不仅可以直起腰采草莓,收入也比过去高多了。”彬州市太峪镇草莓产业园的负责人王志超行走在草莓架间,笑意写在脸上。

11月23日,在彬州市太峪镇,一座座现代化温室大棚排列整齐、矗立田间。大棚内,离地一米高的架子上,悬挂着一颗颗“空中草莓”,红艳动人,让人垂涎欲滴。

与传统地栽土培草莓不同的是,这里的草莓都是采用“高架式”种植模式,每一个种植架约有1.2米高。在“空中”生长的草莓,成长环境更好,果形饱满、色泽鲜艳、香味浓郁,而且不需要人弯腰采摘,特别适合观光农业的发展需要。

“草莓成熟上市的时候,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的产量在2000多斤,供不应求。”王志超喜滋滋地说。

草莓种植是太峪镇特色产业之一,为进一步做强草莓产业,太峪镇采用“高架式”种植新模式,对草莓种植方式进行“提档升级”。“高架式”种植新模式草莓根系活力强,生长好,产量高,既省工省力,又便于采摘,实现了草莓绿色生产,比普通陆地种植草莓的产量提高了30%以上,种植效益翻了一倍。

“重点以从美国引进新育成优质无毒草莓苗木为主,采用欧洲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打造现代化草莓采摘标准园水肥一体化精准节水灌溉系统,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为基地管理人员解决幼苗处理、定植前土壤管理等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并从产品安全、产品质量等方面对基地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草莓质量安全。”王志超说,现在随着草莓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流向草莓种植,村民在草莓基地务工的同时变身为“产业人才”。

据悉,该产业园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企业全额投资、村集体资产入股、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对村集体和群众推行“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分红10万元,占效益分红净收益的25%,预计村集体年收益达50万元以上。同时,园区可带动周边200余名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预计人均年收入可增加约1.4万元。

近年来,太峪镇坚持创新、多元发展产业,结合自身地理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太峪镇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家庭农场+村集体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育苗、种植、深加工、品质安全、后端销售等环节,全面打造草莓全产业链。

打好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

彬州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坚持以党建为抓手,加快“产业+人才”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眼下正是梨园冬季管理的最佳时节。连日来,在太峪镇四兴村,村民们忙着为梨树修枝整枝,为明年雪梨丰产做好准备。

记者走进种植户林建军的梨园,只见林建军正精心为梨树修枝整枝。“冬季修剪,要根据树的长势,也要综合考虑落叶的情况和根系休眠的情况。现在梨树落叶差不多达到70%了,像这棵树一样,我们就可以开始修剪了。”林建军一边修枝整枝,一边向记者介绍修剪的要求和技巧。

林建军今年58岁,大半辈子都在与黄土地打交道,他喜欢学习农业知识,这让自家的农产品受到外商的青睐。同时,他还经营着一家企业,也算小有成就。看到家乡不少农田荒废,他感到很可惜,便产生了种植“彬州梨”的想法。

说干就干,林建军把公司的工作交给亲戚打理,只身一人回到村上。

2015年,得知家乡有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创业环境,林建军决定返乡创业。他用多年的积蓄在四兴村流转了200亩荒地,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准备发展种植业。

“当时这里的公路、生产路还没有修通,流转的土地上全是半山坡地,开荒很费劲。但当时我就一个念头,要在农村有一番作为。”林建军自己出资,修通了从村上到半山坡的路。土地有了,该种什么品种的“彬州梨”成为摆在了林建军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林建军发现山西有纯正的梨树苗,于是他购进了一批梨树苗,种植了玉露香,雪青、新梨七号等品种。有了土地和梨树,缺少劳动力,村上就发动贫困户和群众到梨园打工。

“目前,在梨园长期打工的贫困户有13人,主要负责日常的管护、除草、打药,男的一天能挣100元,女的一天挣80元,解决了村上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林建军说。

近年来,彬州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彬州梨”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务工等方式带动当地村民增收,注重品牌打造,探索形成“彬州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注册果业商标15个,认定绿色食品8个,建成有机苹果、“彬州梨”2个标准化万亩生产基地,“彬州梨”和"彬州苹果"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彬州梨"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14.67亿元。

村庄面貌展新颜

走进断泾村,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和绿树成荫的村庄呈现在眼前。近年来,断泾村从改善村里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入手,对全村进行了全面的美化、绿化和亮化。通过污水处理及卫生厕所的改造,彻底消除了黑臭水体,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厕所。同时,村里还配备了保洁人员,对道路进行常态化清理,确保了村庄长期干净整洁。

“为持续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断泾村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程。我们共改造了58户的旱厕,新建1座30立方米的化粪池,铺设2公里污水管网,实施1000平方米村庄绿化,硬化3.6公里道路。今年我们还将对村文化广场进行提升改造,让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更加完善、方便。”断泾村党支部书记成朋朋介绍。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断泾村注重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等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推行“有困难找党员”“一个党员帮三户”的服务模式,积极组织20余名党员定期深入群众中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政策解读、普法宣传等服务活动,初步建成了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关系和睦,村民互帮互助、团结友善的良好局面。

随着和美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断泾村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断泾村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打造出一条致富产业链。同时,村里还新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冷链仓库,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据统计,目前断泾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2.8万元。2024年,断泾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预计达到15万元以上。

在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的同时,断泾村还注重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村里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设施,为村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便热闹非凡,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不断。

太峪镇党委书记徐建锋表示:将“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上下携手、精准发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扎实推进村庄从“点美”到“面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切实以“净”“整”为底线,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让辖区群众真正共享优美环境带来的绿色福祉。

如今的断泾村,已经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村民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责任编辑: 程雯艳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打开当前页然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