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001434911610427016020321X/2023-00151 | 主题分类 | 卫生 |
文号 | 发布机构 | 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公开日期 | 2023-09-01 | 有效性 | |
主题词 |
为全力打造咸阳市域医疗副中心,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构建健康有序诊疗格局,按照《关于印发咸阳市2023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咸政办发〔2023〕2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医改工作组织领导
(一)坚持“一把手”抓医改。全面落实深化医改“双组长”制度,有效推动“三医”联动改革。至少每年专题研究1次医改工作,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学习贯彻国家关于医改工作最新要求。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重要会议相互列席、重大政策及时通气、调研督导联合实施、相关培训共同参与、工作成效一起分享等沟通机制。(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负责)
二、加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二)深入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医改监测评价体系为抓手,密切跟踪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制度,对工作滞后的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负责)
(三)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医共体“一院四区”布局建设,充分发挥市人民医疗健康总院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力争创建三级医院,妇计中心、第二人民医院、新民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医院。推动市人民医院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加强市中医医院针灸、骨伤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建立健全全市急救中心,推动院前急救网络与院内急救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推行急诊急救服务一体化。全面启动DRG支付方式改革。(市卫健局、医保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统筹推进民营医院规范发展。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办医,简化准入审批程序,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发展薄弱特色专科,科学配置全市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相互促进、全面提升。(市发改局、卫健局、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五)推动市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推动第二人民医院、新民镇中心卫生院建设县域医疗服务副中心。市人民医院按照三级医院设置标准,增设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介入科、手足外科、老年病科、五官科、日间病房等科室。鼓励市中医医院依托中医诊疗特色,建设优势科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引领全市中医适宜技术发展。加强镇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拓展医疗服务范围,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村卫生室产权公有化,对建设不规范的村级卫生室全部进行新建改建,配备、更新诊疗设备,打造22个标准化示范村卫生室。(市发改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持续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诊急救诊疗能力建设。扩大家庭医生队伍来源渠道,引导非公医疗机构医生加入家庭医生队伍,做实做细老年人和4种慢病项目服务管理,推进大数据核查分析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工作。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健康彬州17项行动、7类健康细胞建设和爱国卫生融合发展。(市卫健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中医药领域改革创新。依托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优势特色,实施医共体内中医医疗资源共享。开展中医养老养生、康复护理、治未病及中医适宜术推广等多元化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中的优势,深入开展乡镇卫生院标准化中医馆、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通过师带徒、带教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全面提升中医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市卫健局负责)
(八)完善促进分级诊疗体制机制。健全双向转诊流程和制度,扩大诊疗目录,完善医共体内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加强医共体总院与分院之间的相互协调。加快完善“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心电中心”建设,形成医共体内信息互联互通、优质医疗资源协同共享、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基层群众受益的局面。继续深化市人民医疗健康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计中心对口帮扶工作机制。(市卫健局负责)
四、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
(九)推动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临床医疗服务需求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适度从紧、梯队合理的原则,引进高层次和高学历人才或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骨干团队。通过农村订单定向、事业单位招聘、医学类本科生定向招聘、硕博人才直引等方式招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医院功能定位、岗位设置等需求,分专业、分梯队建立人才培植计划,培养手术、急救、中医、妇幼、老年护理等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市人社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创新医防协同和融合机制
(十)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立与健康彬州建设相适应、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匹配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深入总结抗疫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机制和举措,有针对性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监测预警、流调溯源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全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防协同机制。推进落实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市卫健局、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健全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十一)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和药品器械等服务要素的准入和行政许可流程。强化药品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力度。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重点惩治利用虚假证明材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和虚计项目次数,串换药品耗材、诊疗项目或服务设施等欺诈骗保行为。(市卫健局、市场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打开当前页然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