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610427016111119C/2024-00045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
文号 发布机构 彬州市发改局
公开日期 2024-01-31 有效性
主题词

关于彬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打印

——2024年1月31日在彬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彬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吕战锋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紧扣高质量发展创新提升目标,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1188”战略,推动经济运行取得新成效。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

(一)聚力产业发展,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农业发展空间拓宽。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3.92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农技推广普及有力,试验示范绿色防控、化肥减量增效、玉米“5335”栽培和小麦“3335”宽幅沟播等技术,粮食单产提升面积2600亩、旱地黑小麦试验示范推广810亩,建成太峪、新民两个万亩示范片2万亩,水口、城关等4个千亩方4300亩,龙高、韩家等11个百亩田1990亩,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农机事故应急演练现场会、咸阳市果园全程机械化现场会、咸阳市小麦品种田间观摩考察暨种子质量检测会等在彬举办。水果产量47.8万吨、产值22.5亿元,拥有绿色果品11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彬州苹果和梨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彬州梨品牌价值达到14.66亿元,彬州苹果出口迪拜。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过省农业厅验收,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8%。

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围绕清洁低碳能化首位产业,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先后落地思科赛新材料及医药中间体、聚酰亚胺新材料、金沃泰高分子材料、方昊新材料等项目,精细化工和新材料板块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力推动煤炭稳产保供,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改造4个智能化工作面,全年生产原煤2700万吨。落实激励政策,培育规上工业企业8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

三是消费市场潜力释放。启动商业体系建设规划,开工建设高星级酒店,引入汉庭酒店等企业入驻发展。发放电子消费券750万元,组织各大商超、批发市场持续开展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不断拉动消费增长。引导企业参展、参赛取长补短,举办美食展销会,26户企业参与美食评选活动,评出手撕兔肉、脆皮油糕等彬州特色名优小吃;组织4户企业参加第三届陕西面食大会,彬州世贸酒店在面食争霸赛中获得优秀奖;组织陈家酱肉、吕彬肉食品参评咸阳市“老字号”,陈家酱肉已审核通过并授牌。出台扶持电商23条措施,电商交易额突破20亿元。大佛寺景区创成4A级景区,旅游业加速复苏,新培育限上企业10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1%。

(二)聚力园区承载,深化项目带动

一是园区聚集效应显现。将能化园区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修编园区总规,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将产业集中区扩大至10.6平方公里,园区危化品停车场、综合管廊、智慧化应急平台等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形象提升工程,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推出“标准地”225亩,保障重点项目“拿地即开工”。省级经开区创建通过省商务厅评审,被确定为秦创原总窗口地市协同创新基地。

二是项目谋划推进有力。紧盯中、省、咸政策和阶段性方向谋划储备,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专项债券项目45个、居全省第二,中央预算内下达投资项目7个。

三是项目建设蹄疾步稳。推行“周调度、月开工、季观摩”机制,落实“项目长+专班”服务制度,全过程全流程闭环帮办代办,经常性深入项目现场督进度、解难题、抓质量,全力加快项目建设,17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5.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104.3%。民生实事项目进展顺利。

(三)聚力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创新赋能。在新民高端能化园区建设“301”科创特区,更好承接容纳高层次人才(团队)、重大成果、创新平台等,加速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举办咸阳市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彬州分会暨“聚才引智强产业·科技赋能促转型”高端论坛,签约项目10个、签约资金63.36亿元。全面发挥秦创原彬州创新促进中心作用,加强科技企业孵化,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1户、高新技术企业12户。全年完成科技研发投入5.27亿元,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53亿元。

二是改革赋能。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容缺受理+承诺制”。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80个工作日内,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减至60个工作日内,获得用水时间压减至7个工作日内,无外线施工获得用气时间压减至3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注销(不含税务)审批1个工作日内办结。特别是在能化园区设立行政审批经开分局和政务服务帮办代办驿站,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了一站式综合服务。

三是营商赋能。制定“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专项考核办法,组建工作专班,建立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三个清单”,定期召开推进会、政企座谈会等,组织开展营商环境第三方测评,落实“月调度、季扣分、年考核”机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彬州“商会+”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作为工作探索予以刊载;政务服务“体验式监督”、“一企一法官”机制分别入选省政府工作实践专栏和省发改委突破年系列报道;《彬州市“独立审办”为审批服务植入“最快引擎”》先后入选陕西省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和2023年全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典型案例;《“独立审办”为审批服务植入“最快引擎”》《多措并举再造审批流程实现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入选咸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四)聚力社会事业,办好民生实事

一是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865亿元,建设豳风幼儿园、泾河西区幼儿园、市职教中心体育馆及智慧校园等项目,为新民中学等4所学校新建运动场地4.1万平方米,为公刘小学、紫薇小学配置教学设施5272件(套),改造维修、扩建北极中学等6所学校。探索实施“名校+”机制,优化组建10个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与12所西咸名校建立帮扶机制,与启迪教育联盟办学,和西安体育学院签订校地合作协议,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市医疗健康总院住院楼、医养康养院区及“五大中心”、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市中医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复审。想方设法提高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对口帮扶、聘任、坐诊等形式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多渠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参与治疗手术56次、培训810人次。

三是文体事业蓬勃发展。豳风街道建成18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文化馆,镇级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为4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发放文化活动器材1200件(套)。制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牌189面,群众可通过手机扫码进行观看。成功举办半程马拉松赛、演唱会、国际篮球对抗赛等赛事活动,丰富了群众文体生活。

回顾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够大,投产工业项目偏少,项目落地慢,民间投资不够活跃,乡村建设水平不够高,群众收入渠道窄等。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

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咸阳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彬州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坚定不移实施“1188”战略,切实稳预期提信心、建园区增动能、抓项目扩投资、惠民生防风险、强党建促落实,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争当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咸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和“陕甘宁毗邻区域中心城市”。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5%左右。

三、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产业支撑,厚植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布局优化,重点在标准化生产、提质增效上下深功夫。继续推广小麦“3335”、玉米“5335”种植模式,建设玉米绿色高产高效万亩示范片1个、千亩方2个、百亩田5个。实施梨产业振兴计划,做精彬州梨,打造太峪泾河川道、北极塬四郎河川道、豳风街道李家川川道“彬州梨”发展核心区。有效利用非宜粮山坡地资源,建设高标准双矮果园,加快果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打造首位产业。围绕清洁低碳能化首位产业,争取莱特光电、智仑超纯环氧树脂、长庆石化航空燃料等项目落地,推动CFB二期项目、凯泰新材料、思摩威新材料、稀贵金属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促中化方舟产业园、氢能中试产业园建成运营,推动陕科大固态电池、陕西英诺含氟化学品、南充清嘉阳光碳纤维复合材料等11个项目入驻方舟产业园,氢易能源储氢材料、聚合优威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等中试项目入驻中试产业园,力争CFB一期项目、思科赛新材料及医药中间体、聚酰亚胺新材料、金沃泰高分子新材料、方昊新材料等项目年内投产达效,奋力打造百亿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三是繁荣壮大第三产业。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以大佛寺和侍郎湖景区提升为依托,完善旅游线路,打造特色旅游名片,聚人气、增活力。持续招引商贸知名品牌,继续投放消费券,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激发消费活力。全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8户以上。用好村镇直播基地和共享直播间,力争打造1-2个省级电商示范镇(村)。推进放心消费创建,年内认定“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单位10户,认定“诚信企业”“诚实守信模范”各10户。

(二)坚持项目带动,点燃高质量发展引擎

一是建好园区载体。围绕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提速建设能化园区。建成投用园区货运专线、综合管廊、危化品停车场、智慧化应急平台、消防救护中心等项目,改造园区路网,实施绿化、美化,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委托第三方机构,做好园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推行“园区事园区办”服务模式,为签约企业提供前期办公、餐饮接待、会务、科创交流等保障。深入推行“标准地”改革,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充分发挥陕西(咸阳)精细化工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撬动项目落地。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围绕“1+4+X”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对接大型企业,紧盯重点项目,提前谋划、做足准备,吸引项目入园发展。依托优质果品及中药材种植等产业,招引一批生物科技企业入驻农产品加工园区。依托家福美中(高)密度板项目,引进技术含量高的板材加工及家具、家装制造企业,尽快形成板材研发、生产及家具设计、生产、销售、智能家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加强与西交大、西工大、陕科大、陕煤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一批能耗低、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质项目。力争全年引进优质项目10个以上,招商到位资金135亿元以上。

三是狠抓项目建设。优化项目推进机制,科学编制2024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确保80个重点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抓好资金争取,力争更多储备项目列入中省投资盘子,争取各类资金35亿元以上。严格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项目监管工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益。突出抓好民生实事项目,完成10个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建设。

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清单制度,制定出台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常态化推进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治理,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反馈问题、弱项指标等开展集中整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注册商标80件以上、专利80件以上。凝聚“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竞争”的思想共识,形成优化营商环境强大合力。按照“创新性、已实施、效果好、可复制”原则,努力形成一批创新制度和特色亮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彬州经验做法。

(三)统筹城乡建管,绘好高质量发展画卷

一是致力乡村建设。加快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补齐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短板。巩固拓展20个示范村创建成果,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5个、咸阳市级15个。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评选活动,推动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整治提升向精细管理深化,加快创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二是促进城乡融合。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咸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和“陕甘宁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深入实施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行动计划,加快城市更新和风貌改善,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争取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推动更多资源要素向城镇及周边和中心村聚拢,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强镇、旅游名镇和特色小镇,实现错位布局、差异发展。

三是建设美丽彬州。开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强化协同治理。推进工业废气深度治理,积极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绩效升级,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强太峪河、李家川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持续改善泾河水环境质量,确保泾河出境断面达到三类水质考核目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动“无废城市”建设。

(四)以人民为中心,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是兴办满意教育。瞄准短板持续发力,投用紫薇中学综合楼,建成泾河西区幼儿园、豳风幼儿园,开工建设姜嫄街幼儿园。实施“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完成11所学校数字实验室和功能部室装配,推动17所数字校园通过省级达标验收。创建陕西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校10所、学前教育文化建设和一体化管理示范基地2个、咸阳市级示范幼儿园1所。

二是加强医疗保障。充分发挥医疗健康总院龙头作用,构建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的新格局。推进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乙等”医院,妇幼保健院、北极中心卫生院、新民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乙等”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突出专业特色与陕中附院、省妇幼院等省市三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组建医联体,打造名优科室,创建成功国家卫生城市。

三是丰富群众生活。完成《豳风·七月》原创音乐歌舞剧排练演出,培育一批地方原创文艺作品。大力推进文化下乡,全年举办文娱活动不少于55场次、戏曲进乡村演出80余场,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演出60场次、全民阅读系列活动22场次。

四是维护安全稳定。健全城乡低保、大病救助等保障机制,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工作。常态化排查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加强房地产领域风险排查化解。围绕煤矿、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狠抓排查整治,推动安全生产,推进信访矛盾源头治理、高效化解重复信访。坚决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笃行不怠,勇毅前行,为加快推动彬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2024年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主要指标表.doc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打开当前页然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