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彬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打开信息无障碍浏览

确定 取消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 > 政府办文件

索引号 11610427016020321X/2024-00186 主题分类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
文号 彬政办发〔2024〕24号 发布机构 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开日期 2024-11-27 有效性
主题词

关于印发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十五条促进措施的通知

【字体: 打印

各镇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派出机构:

《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十五条促进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1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十五条促进措施


为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按照《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咸政办发〔2024〕48号)要求,力争到2030年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农业、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气象科技创新、服务和管理体系更加健全,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明显提升;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监测、预报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机制,落实“73161”递进式气象服务机制、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搭建多部门综合会商研判平台,开展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建立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目录,落实雷电防御监管职责,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定期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气象防灾减灾绩效管理,实行重大气象灾害停工停课停业以及气象风险评估等制度。(市气象局、应急局牵头,教育局、住建设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二)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健全覆盖到全市、精细到镇(街道)的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提高强对流、暴雨、雨雪冰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洪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森林火灾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联动。突出临灾预警,做好点对点精准预报和滚动更新。推进预警发布基础设施共建共用。依托一体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决策支持系统,提升气象灾害鉴定评估能力。(市气象局、应急局牵头,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交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三)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迭代应用一体化人影作业指挥系统,实施人影装备升级换代、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和作业装备升级改造工程,装备自动化率达到100%。提高防灾减灾、生态修复、治污降霾、重大活动保障等人影作业水平。完善应急、公安、气象人影作业安全联合监管体系。(市气象局、财政局牵头,应急管理局、公安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服务城市精细化治理。建设微型智能气象站,打造城市气象综合立体监测网。应用城市智慧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开展暴雨强度公式修订,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交通出行、治污降霾等气象保障服务。(市气象局、城管局牵头,生态环境局、住建局、交运局、公安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五)强化交通安全保障。建设交通气象观测站网,积极应用交通气象预报预警及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强化公路交通恶劣天气高影响路段天气监测预警,精细化开展交通、商贸物流气象保障服务。(市气象局牵头,交管大队、交运局配合)

(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气象服务和气候影响评估,强化气候变化对生态脆弱区影响监测评估和风险预警能力建设。促进重污染天气和森林火情卫星遥感监测产品应用,开展森林防灭火、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保障。推动出台气候可行性论证目录。(市气象局、工业园区牵头,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发改局、林业局、水利局、应急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七)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开展全链条、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联合风险预警服务,做好粮食安全和特色农业智慧气象服务,优化高标准农田、果园等气象服务保障。加强农业气候资源普查评估和开发利用,推进主要粮油作物种植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制作。将优质气候资源利用融入乡村规划布局、生态保护等多领域,推动数字化气象服务融入基层智慧村务、数字农业等。(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牵头,科技局及各镇、街道配合)

(八)保障文化旅游发展。推动重点旅游景区气象监测网和预警信息传播设施建设,开展大佛寺、侍郎湖等重点旅游景区、重要体育赛事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深度挖掘气象景观观赏、气候生态旅游、气象科普研学等气象文旅资源。(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文旅局)

(九)开展能源气象服务。开展重要能源工程建设气候资源评估。搭建能源化工气象服务系统、手机端能化天气微信小程序,建立“一企一策”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靶向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产品。推进工矿、能源、化工等重点区域气象灾害监测和雷电防护等设施建设。联合开展能源化工等重点场所防雷安全检查。(市气象局、工业园区牵头,应急局、发改局、供电公司配合)

(十)发展气象产业。开展场景驱动的气象服务,打造行业气象台,推动气象服务深度融入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积极开展金融、保险气象服务,实施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促进专业气象服务融入式、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探索建立“气象+”“+气象”融合发展产业联盟。(市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牵头,财政局、保险公司及各镇、街道配合)

三、夯实气象发展基础

(十一)强化气象科技创新。落实国省市科技发展规划,将气象科学技术攻关纳入全市科技发展规划。加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气象保障。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气象融合应用,协同建设行业智能气象服务应用场景。(市气象局、科技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工信局配合)

(十二)完善台站基础设施。整体提升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支撑保障、气象科普文化宣传、气象文化基础设施,打造气象科普基地。(市气象局、发改局牵头,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科技局配合)

(十三)精细开展气象服务。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目录清单。提升边远地区以及特殊群体获取气象信息的便携性。升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6%以上。(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应急局)

(十四)精密开展气象监测。建设垂直观测、水汽观测和重大活动保障等气象监测网,地面气象观测站间距缩小到6公里以下,完善交通、旅游、生态、农业等专业气象监测网。配合开展渭北冰雹协同观测专项试验。推进气象探测装备国产化迭代更新,发展新型气象探测装备。强化部门气象监测信息共享与数据互联互通。支撑数字防汛、数字减灾、数字城市等场景建设,加快推进“气象数据要素×”行动。利用气象数据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信息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保障。(市气象局、发改局牵头,生态环境局、交运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工信局、应急局配合)

(十五)精准开展气象预报。构建“实况—监测—预警—预报—预测”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系统,提供1公里、逐小时更新的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产品,将灾害性天气预警时间提前60分钟。强化多源数据融合的强对流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农业、交通、水利、工业、环境、旅游等专业气象预报业务体系。积极搭建协同、智能、高效的气象综合预报预测分析平台。(市气象局、科技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交运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配合)

四、组织保障

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行业专业规划和考核体系,建立气象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大气象服务投入保障,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落实气象部门人员、业务等经费,按照属地化标准将职工待遇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做好气象灾害防御设施建设、气象基础能力提升基本建设的资金、用地等保障。推进气象依法治理,建立完善气象与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

政策解读:关于印发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十五条促进措施的通知


请用手机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打开当前页然后分享。